您问题的本质似乎与图像质量有关。关于这个主题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文献,结果是图像质量很难确定。
标准的数学误差测量,如信噪比 (SNR) 和均方误差 (MSE) 可以给出定量的答案,但众所周知,这些与主观观众的意见没有很好的相关性,这一定是我们的最终权威。没有其他方法,即使是基于观看者的心理视觉模型的方法(例如,SA Karunasekera 和 NG Kingsbury,“基于人类视觉敏感性的图像中块伪影的失真测量”,IEEE Trans. on Image Proc. vol. 4 ,第 6 期,1995 年 6 月,第 713 –724 页;以及 M. Miyahara、K. Kotani 和 VR Algazi,“用于图像编码的客观图像质量量表 (PQS)”,IEEE Trans. on Comm. vol. 46, no. 9, Sept. 1998, pp. 1215 –1226),已经证明自己比 SNR 更好。
此外,当您改变图像类型(线条画、卡通、照片、肖像等)时,某些类型的压缩失真会变得更加明显。蚊子噪声可能在一张图像中令人反感,而楼梯噪声可能是另一张图像的罪魁祸首。
简而言之,对于您的问题,“什么会产生最佳图像质量?”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。
话虽如此,我们可以说一些有关 DCT 的相关内容。块的 DCT 中的像素从左上角以锯齿形图案从低变化到高变化 [(0,0)->(0,1)->(1,0)->(2 ,0)->(1,1)->(0,2)->etc.],作为您的三角形选择镜像。一个像素离左上角越近,其中包含的信息就越平滑[其实,(0,0) DCT值是整个块的平均值],离那个角越远,越您将获得“高频”细节。越靠近图像的顶部和左侧,DCT 系数代表的水平和垂直细节就越多,越靠近块的对角线,对角线的细节就越多。
简而言之,有损压缩通常需要丢弃一些肉眼无法察觉的“细节”。(丢弃“更平滑”的 DCT 值会导致严重失真。)丢弃的 DCT 值越多,压缩比就越大,但也会引起更大的失真。
至于块大小,这完全取决于。块中的方差和细节越多,丢弃系数的损失就越大。一些压缩算法自适应地在同一图像中使用不同的块大小,以便高细节区域接收更多和更小的块,而平滑区域接收更少和更大的块。
对于使用单个块大小的算法,8x8、16x16 和 32x32 对于 JPEG 和 MPEG 等内容很常见。压缩它们所需的处理将小于自适应块大小,但质量通常也会较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