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偶然发现了 RDFa,并且看到了经常使用的术语微数据和微格式。
它们是什么,为什么它们在开发网站时有用?
语义。如今,主要原因是 Google 可以显示 Rich Snippets。要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,请将您的页面放入http://www.google.com/webmasters/tools/richsnippets 并查看它获取的内容。尝试该页面上的示例以查看它们在搜索结果中使用的内容。
谷歌还有一个名为http://schema.org/的页面,其中概述了他们用于标记的微数据模式。
在我看来,微数据是要走的路,微格式重载了类属性,虽然我理解它在规范之内,但对我来说,它不再是放置这些信息的最佳位置。RDFa 确实很好,但它很复杂,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那么明显。微数据清晰、定义明确并得到 Google 的支持,因此我建议使用它。
在我的网站上,尽管我是整个微格式系统的超级早期采用者和追随者,但我已经用微数据完全取代了微格式。
它们有助于让搜索引擎和用户直接了解网站内容,而无需猜测。
使用 RDFa,用户可以像往常一样直接看到网页,而搜索引擎会看到围绕网站上重要术语及其定义的不可见跨度。
搜索引擎目前选择的最突出的例子是雅虎的 SearchMonkey选择了一些主要的社区定义模式,以及谷歌控制的Schema.org(据我所知,它们不识别社区定义的模式)
我更倾向于鼓励使用远远超出微数据和微格式的 RDFa。
这三个都有一个相似的用例——注释 HTML 片段,以便为用户代理赋予更多意义。例如地址、产品、事件等,仅从语法上很难解释。
RDFa 还有第二个用例,对于语义网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来说很有吸引力。它提供了一种发布 RDF 的方法,即丰富的、结构化的和有意义的数据,可以将其放入三元存储、聚合和查询,就像数据库一样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发布 RDF,数据库变得越来越大,搜索也变得越来越有趣。
当我看到诸如“RDFa 更复杂”之类的评论时,我经常想知道“对于谁”。微数据和微格式的问题在于没有标准的方法来解释或解析这些格式。因此,尽管某人发布微数据可能既快速又容易,但编写解析器却更加困难。最终它变得昂贵和多余。另一方面,RDFa 不会遇到这个问题,一个 RDFa 解析器可以处理任何带有 RDFa 的网页,无论它是描述事件还是产品。它总是解析为 RD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