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感谢大家阅读我的问题。我正在尝试使用 R 来理解主成分分析。

我使用这个示例,与 factanal() 文档中的示例相同

首先,我创建我的变量:

v1 <- c(1,1,1,1,1,1,1,1,1,1,3,3,3,3,3,4,5,6)
v2 <- c(1,2,1,1,1,1,2,1,2,1,3,4,3,3,3,4,6,5)
v3 <- c(3,3,3,3,3,1,1,1,1,1,1,1,1,1,1,5,4,6)
v4 <- c(3,3,4,3,3,1,1,2,1,1,1,1,2,1,1,5,6,4)
v5 <- c(1,1,1,1,1,3,3,3,3,3,1,1,1,1,1,6,4,5)
v6 <- c(1,1,1,2,1,3,3,3,4,3,1,1,1,2,1,6,5,4)

然后我使用数据框

df <- data.frame(v1,v2,v3,v4,v5,v6)

我使用 factanal 命令

factanal(df,3)

我经常使用这个命令,总是根据我使用的书给出结果。但我试图在 sjPlot 库中使用 sjt.pca 命令,因为 cronbach 的 alpha 自动计算和 html 输出:

library(sjPlot) 
sjt.pca(df)

这是我不理解唱(+ 或 -)的地方,例如:组件 3 中的唱“-”,变量 v3 和 v4 使用sjt.pca(). 这不存在于factanal()所有负载都是正数的情况下,也不存在于:

library(psych)
psych::pca(r = df,nfactors = 3)

使用这个库,所有加载都是积极的。

第二个问题是: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顺序?因子 1 infactanal()是组件 2 in sjt.pca()

据我所知,默认情况下两者都使用 varimax 旋转。也许这些是基本问题,我不是专家。请帮忙。

4

0 回答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