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2 假设您在开始之前已经完成了系统的正确设计——我很少进入这个位置。您必须预先进行大设计;IME 这意味着您已经转移了开发过程中昂贵的部分,而不是消除了它。而且,如果您的初始设计碰巧有缺陷(而且确实会存在),那么恢复将是昂贵的。
从一开始就通过的测试是错误,而不是功能。编写专门失败的测试是一个关键步骤——你将如何证明你编写的代码确实有效?
我不能专门与 Meck 交谈,但我可以谈论一般的 TDD 工作流程,它自然地结合了各种风格的模拟对象。模拟对象的存在是为了让单元测试通过,而不管系统的其余部分是否正常工作。它们还为您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提供自然的路标。为了使单元测试 A 通过,您必须模拟一个 B 类。显然,接下来要做的是实现一个 B 类,它的行为方式与它的模拟所描述的方式相同。
您的 W1 省略了一些关键步骤,其中包含可能会阐明模拟对象在 TDD 中所扮演的角色。以伪 Perl 为例,TDD 看起来更像这样:
while (not $project->is_feature_complete()) {
my $feature_test = write_feature_test();
die "You screwed up" if $feature_test->does_pass();
$feature_test_suite->add($feature_test);
while (not $feature_test_suite->does_pass()) {
my $test = write_unit_test();
die "You screwed up" if $test->does_pass();
$unit_test_suite->add($test);
while (not $unit_test_suite->does_pass()) {
write_exactly_enough_code_to_pass_unit_test();
while ($project->has_duplication()) {
$project->eliminate_duplication();
}
}
}
}
与 W1 的主要区别在于:
- 围绕单元测试循环的是另一个功能测试循环。
- 功能测试可能会持续失败一段时间;在其所有依赖项的集成完成之前,它不能通过。
- 我们为通过单元测试而编写的代码非常节俭。而且由于模拟对象比真正的工作类更容易编写,这意味着我们在尝试这样做时会模拟出我们发现的每个依赖项。
- 消除重复是至关重要的,也是我们经常用真实实现替换模拟对象的步骤。
最后一点可能需要更多的放大(最好不要通过示例1重复整个测试驱动开发)。发生的情况是,使第二次测试通过的最短方法通常是使用模拟对象的副本,该模拟对象使第一次测试通过并调整了一些参数。在“消除重复”步骤中,我们将这两个模拟对象组合成一个参数化对象。一旦我们重复这个循环几次,我们构建的模拟对象与我们需要的真实对象几乎完全相同,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它的代码开始实现它迄今为止隐藏的依赖关系。
在所有这些中,模拟对象的作用几乎总是相同的:允许您通过单元测试,而不必一次实现整个系统。在我看来,使用它们预先实现整个系统似乎浪费了它们的大部分效用,同时也让您面临大型预先设计的常见风险。我不认为你会得到你认为你会得到的好处;充其量,您更改会计以减少“编码”所花费的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