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乎互联网对正确的方式存在分歧。
直到 2014 年,W3C和WHATWG似乎都同意以下几点:
引用的属性(如果有)必须放在blockquote
元素之外。
例如,这里的属性在引用后的一段中给出:
<blockquote>
<p>I contend that we are both atheists. I just believe in one fewer
god than you do. When you understand why you dismiss all the other
possible gods, you will understand why I dismiss yours.</p>
</blockquote>
<p>— Stephen Roberts</p>
下面的其他示例显示了显示归因的其他方式。
对于cite
元素:
一个人的名字不是作品的标题——即使人们称那个人为一件作品——因此该元素不能用于标记人的名字。(在某些情况下,该b
元素可能适用于名称;例如,在八卦文章中,名人的名字是关键字,以不同的样式呈现以引起人们的注意。在其他情况下,如果确实需要某个元素,则该span
元素可以使用。)
提到的其余示例使用了其他元素,例如cite
and figcaption
,但所有这些都表明这些元素被放置在相关元素之外的某个位置blockquote
。
然而,自 2014 年以来,W3C HTML5 再次更改为与 HTML 4 匹配,允许在块引用中使用cite
标记作者姓名。WHATWG HTML 中的文本保持不变,所以现在不仅互联网的其余部分对此存在分歧,两个标准机构也是如此。但也许这一切最有趣的是,WHATWG HTML(以及 2014 年之前的 W3C HTML5)中的定义实际上与HTML 3.2的定义相匹配,即使当前的 W3C HTML5 定义与 HTML 4 的定义相匹配。
话又说回来,既然 HTML 4 是大家都熟悉的 HTML 的主流版本,或许只要坚持其更宽松的定义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