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用它来检测上升沿:
if (clk'event and clk='1') then
但这也可以使用:
if rising_edge(clk) then
推荐阅读这篇文章,rising_edge(clk)
但也有一条评论指出这rising_edge(clk)
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行为。
我无法决定将来选择哪一个,继续(clk'event and clk='1')
还是采用rising_edge(clk)
。
有这两个方面的实际经验吗?有什么偏好吗?
谢谢!
上升沿定义为:
FUNCTION rising_edge (SIGNAL s : std_ulogic) RETURN BOOLEAN IS
BEGIN
RETURN (s'EVENT AND (To_X01(s) = '1') AND
(To_X01(s'LAST_VALUE) = '0'));
END;
FUNCTION To_X01 ( s : std_ulogic ) RETURN X01 IS
BEGIN
RETURN (cvt_to_x01(s));
END;
CONSTANT cvt_to_x01 : logic_x01_table := (
'X', -- 'U'
'X', -- 'X'
'0', -- '0'
'1', -- '1'
'X', -- 'Z'
'X', -- 'W'
'0', -- 'L'
'1', -- 'H'
'X' -- '-'
);
如果你的时钟只从 0 到 1,从 1 到 0,那么rising_edge 将产生相同的代码。否则,您可以解释差异。
就个人而言,我的时钟只从 0 变为 1,反之亦然。我发现rising_edge(clk)
比(clk'event and clk = '1')
变体更具描述性。
链接的注释不正确:“L”到“1”将产生上升沿。
此外,如果您的时钟信号从“H”转换为“1”,rising_edge(clk)
则(正确)不会触发,而(clk'event and clk = '1')
(错误)会触发。
诚然,这可能看起来像是一个人为的例子,但我已经看到时钟波形在真实硬件中这样做,因为其他地方出现故障。
实际例子:
想象一下,您正在建模类似 I2C 总线(SCL
需要时钟和SDA
数据的信号),其中总线是三态的,并且两个网络都有弱上拉。您的测试台应该对 PCB 上的上拉电阻建模,其值为“H”。
scl <= 'H'; -- Testbench resistor pullup
您的 I2C 主设备或从设备可以将总线驱动到“1”或“0”,或者通过分配“Z”将其置之不理
将“1”分配给 SCL 网络将导致事件发生,因为 SCL 的值发生了变化。
如果你有一行代码依赖于(scl'event and scl =
'1')
,那么你会得到一个错误的触发器。
如果您有一行代码依赖于 rising_edge(scl)
,那么您将不会得到错误触发器。
继续该示例:您将“0”分配给 SCL,然后分配“Z”。SCL 网络变为“0”,然后返回“H”。
在这里,从 '1' 到 '0' 不会触发任何一种情况,但是从 '0' 到 'H' 会触发rising_edge(scl)
条件(正确),但(scl'event and scl = '1')
情况会错过它(不正确)。
一般建议:
使用rising_edge(clk)
andfalling_edge(clk)
而不是clk'event
所有代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