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与 Igraph 中顶点的调用有关。
假设我们有一个有向图
g<-graph(c(1:10),directed=T)
我想找到指向顶点2的顶点。
假设您想找到指向“指向”顶点 1 的顶点。
为什么不使用“to”条件工作
V(g)[to(1)]
而是这个?
V(g)[nei(1,"to")]
这个对我有用?
> g<-graph(c(1:10),directed=T)
> V(g)[to(1)]
Vertex sequence:
[1] 2
> V(g)[nei(1,"to")]
Vertex sequence:
[1] 2
我个人喜欢使用边缘列表。或者,您可以这样做:
# Get edgelist:
E <- get.edgelist(g)
# To 1 in directed graph:
E[E[,2]==1,1]
# Connected to 1 in undirected graph:
c(E[E[,2]==1,1],E[E[,1]==1,2])
to
仅适用于边缘序列;例如,E(g)[to(1)]
为您提供指向顶点 1 的所有边。恕我直言,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,因为顶点不会“指向”任何地方(边缘会),因此使用from
or没有意义to
。
此外,“官方”的使用方式nei
是nei(1, "out")
而不是,nei(1, "to")
尽管它也可能是有效的"to"
。你也可以使用outnei(1)
。
免责声明:我是 igraph 的作者之一,尽管我没有编写 R 接口,所以可能有比我上面解释的更好的理由。